第283章 :忠诚之心 (第1/2页)
朝会后没过几日,吴广收到了将军韩广的上书。
他本以为这位韩将军是要上奏一个募兵的方案,哪知一看韩广上书的内容,吴广就先愣了半晌。
“臣闻自古尊卑有礼,上下有序。古者为防以下犯上,直呼尊上之名讳,故为尊者讳,为亲者讳,为贤者讳。今臣之名与君相同,实则违礼,有损君王之威,臣请更名为……”
吴广将奏疏扔到案上,皱眉道:“这厮不好好工作,怎得想用改名来讨好寡人?”
避讳。
下面的人不能直呼君王尊长的名讳,需要更名以避免。
吴广作为一个后世来者,对这种事情其实不太在意。而且他登上王位后,几乎没有人再直呼他的名字。
或是君上,或是大王。
就连他的亲哥哥吴伯,在其他人的建议下,也都是对吴广用大王进行称呼。
所以韩广的名字对他并无什么影响,平日里也并未在意,哪知突然来了这一招。
“韩广这么久都没有改名的想法,怎得今日突然提了此事?”
吴广思索片刻,让侍立在角落的文秀去传叔孙通过来。
没过多久,一身宽袍大袖的叔孙通便小趋入殿,拜道:“臣叔孙通拜见大王。”
吴广让他起来,径直问道:“韩将军改名之事,叔孙生可知晓?”
叔孙通先是一愣,接着反应过来,笑吟吟道:“臣得大王重任,掌唐国礼仪,明上下之事。见韩将军之名与大王相同,他人呼韩将军,如呼大王,此甚为不敬,故臣前日与韩将军交谈时说过此事。”
不出吴广所料,这事果然是叔孙通的手笔。
避讳是周礼的一部分。
儒家是周礼的继承和拥护者,对其进行维护很正常。
吴广没有马上表明态度,只是向叔孙通询问避讳的具体事项。
叔孙通博学多才,当场给吴广举了几个重要的例子。
比如晋僖侯名司徒,为避讳就将当时的晋国司徒改成了中军。宋武公名司空,宋国就改司空之职为司城。鲁献公名具,鲁武公名敖,鲁国干脆将境内的具、敖两座山的山名给改了。
“讳者不仅人名,官职、书录、四季历法、山水万物皆当讳之……”
叔孙通的话让吴广想到了一人。
蒯彻!
“原来如此,我就说怎么只记得有个叫蒯通的人。原来是被刘家人避讳改了名,蒯通就是蒯彻啊。”
吴广恍然大悟。
他作为后世来者对避讳这事不太在意,之前就没往这方面想,现在通过此事一联系,算是明白了自己手下的第一谋士就是那个劝韩信背叛刘邦,自立称王的蒯通。
“怪不得这厮行事阴险,原来历史上也是个干大事的。”
弄清楚了这些。
吴广对给自己避讳之事皱起了眉头。
他这个广字非常大众化,是个常用字。
不仅人名多用广,古籍图书里也到处都是广字。
如《诗》中就有“谁谓河广,一苇杭之”、“济济多士,克广德心”、“四牡脩广,其大有颙”等等。
要是在唐国避他吴广的讳,那要改的地方可就太多了。
除非他吴广愿意像刘病已一样换成少见的名,或许能减少影响。
吴广摇摇头,对叔孙通道:“广之一字,多流通于世,若人皆避之,则多有不便。寡人不欲以此劳众,此讳不避亦可。”
叔孙通惊讶的望着吴广。
避讳,不仅仅是儒家倡导的周礼,更是维护上位者权威的一种好手段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