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8章 :秦皇帝陵 (第1/2页)
“齐人诡诈,私下暗行挑拨之计,想要让我唐国与楚相争,他们好渔翁得利。现在齐人的阴谋败露,可日后是否还有其他招数就不知道了,此事不得不防,还有楚国那边也要多加注意。寡人将回河北,这关中之地,就交给李君了。”
吴广在离开前,对关中重新部署了一番。
他采纳蒯彻的意见,采用多都制,将咸阳提到了都城的位置。
自此唐国有两都。
邯郸为东都,总揽河北。
咸阳为西都,控扼关中。
这是周代就有的多都并存制,昔日周公营洛邑,周朝就有了东西二都之分。
以咸阳在关中的地位和城池规模,将其设为都城是绰绰有余的,而且这样并不改河北都城的地位,吴广麾下诸将便无人反对。
消息传出去后,关中沸腾起来。
从唐国的情况来看,东都邯郸才是一国之中心,咸阳更类似于陪都的地位。可对咸阳秦人来说,他们好歹还能将自己继续称作是帝都居民,大大的满足了内心虚荣感。
许多秦人对唐王的决定大呼英明,对唐国的认同感再度增加了一分。
确立了咸阳西都的地位,吴广就对留守关中的兵力和人员做出了安排。
李左车以献谋灭秦之功得爵为左庶长,任职为西都留守,掌关中之军政。
辅佐他的是后将军葛婴以及秦将司马欣。
李左车有军谋,负责坐镇指挥,具体带兵操作需要葛婴、司马欣等将领去做,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他会因权力过大而生出不轨之心。
而李左车是赵人,葛婴则是跟随吴广起事的楚人元从,司马欣是投降的秦将,李左车要是有什么不好的心思,二人都不会随他。
且镇守上郡北地的是燕人臧荼,陇西的是秦人杨虎,巴蜀是楚人陈泽,这三地既护卫着咸阳的安全,一旦咸阳有变,又可从三路直击咸阳。
关中形成一种平衡的局面,不会出现一人势力独大的情况。
加上李左车和主将的家眷多在邯郸,吴广对自己的安排是很放心的。
李左车对唐王的重用满怀感激。
他向吴广发誓道:“君上放心离去,有左车在,关中之地必不让君上分心。”
“嗯,军政之事我不担忧。不过少府那边的几个项目,你要多加关注。”
吴广又嘱托了关于科技的事情,让李左车要经常进行过问进展。
咸阳有上百年的成熟“工业体系”,少府下辖工坊极多,许多资源相互配套,不宜贸然搬到河北去。
故而吴广回河北只带走一批匠人,以预备他突然有了想法后能有人立刻去研究。至于唐国的科技中心还是放在咸阳。
这段时间里吴广之前提出的几样简单的东西,在工匠的钻研下做了出来。
通过踩踏杵杆一端,使杵头起落以帮助舂米的踏碓。
舂米是个重要活,也是个苦累活。
秦国刑罚中的城旦舂,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,惩罚女性刑徒去舂米,将其与筑城等同,可见此事的重要与残酷。
踏碓的出现提高了舂米的效率,解放出一部分女性劳动力,一旦普及开,对天下万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。
而另一个将直辕、长辕改为曲辕、短辕,便于犁田时调头和转弯的曲辕犁,不仅节省畜力人力,还能大大提升耕田时的效率,称之为国之重器也不为过。
经过试验对比,确认了这种新式犁的作用后,吴广便将曲辕犁的制作方法下发各郡县官署,让他们在春耕之前尽量将旧犁换成新犁,以增加耕田效率。
相比以上两者比较容易的研制过程,吴广报以希望的造纸术还需要大量时间。
他前世没造过纸,除了大方向外具体操作是不太清楚的,过程全靠工匠去摸索研究,到现在为止能够书写清晰的纸张还没弄出来,不过用来擦屁股的粗纸倒是有了成品。
“这玩意儿也是个好东西啊,日后若能进一步降低成本,大规模制造使用,对天下人来说重要程度不比书写纸小。”
吴广感到满意,他对厕筹颇有怨言,还是用纸来得舒服。
让李左车多注意书写纸的研究情况后,吴广又招来葛婴等人交代了一通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