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:阎埠贵起心思(求追读,求收藏,求推荐) (第2/2页)
用了多少粮食,买菜花了多少钱都记录下来,最后算账多陪少补。”
“我们要相信管事大爷们!”有人觉得应该相信易中海他们。
易中海三人也看出了这其中的好处,办好了可是能让他们在院子里的威望增加不少。
于是三位大爷出面,一锤定音,定下了管事大爷监督食堂,大家集中定量一起吃的决议。
“既然大家相信我们三位大爷,那么我们三位就分分工,首先我因为还有伤,不能远行,所以我就负责监督食堂做饭,避免克扣。”易中海说道。
“那,我就负责各家各户收定量,集中管理。”刘海忠说道。
“我负责外出购买粮食,蔬菜!”阎埠贵捡了个苦差事,但是他没得选,谁叫他是三大爷。
黄高峰没有提出反对,因为这个时候反对吃大锅饭,可是了不得的罪行,反动派可以直接击毙的。
所以他还是拿出了定量,反正对于他而言,这点定量就是沧海一粟一般,可以毫不在意。
将粮票,油票,肉票这三种需要上交的票据给了刘海忠,黄高峰就继续当起了观众。
他知道这种大锅饭无法持久,乡下的大锅饭,有往年的储备粮打底,到今年年底也办不下去了,更何况没有粮食储备,靠着供应粮生存的城市。
所以当个看客,当做无聊生活的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当院子里所有人的定量都收集起来后,三位大爷又提出了买菜钱的事情。
并且三位大爷在这个时候给出了建议,没有定量的那些人,就多出买菜钱。
就当是从邻居家买粮食了,这样算是平息了院子里,没定量的人就不能吃食堂的非议之声。
1958年8月初,四合院的集体食堂开业了,不过都是院子里的没工作的妇孺在办这件事儿。
而有工作的,都要上班,哪里有空买菜做饭?
只不过这其中不包括三大爷阎埠贵,他在拿到买粮买菜的差事之后,就脑子里活跃起来了。
别看这是个苦差事,要到处跑,却也是三个大爷的分工里面唯一可以捞油水的差事。
看着食堂不克扣粮食的易中海,和征收票据与买菜钱的刘海忠,都没办法做手脚。
而阎埠贵却能在买粮食的时候,把新粮换成陈粮。
把好菜,换成不那么新鲜的,和那些卖家讲讲价,估计能节省出一笔钱来。
阎埠贵感觉这样,并不是贪污,因为他确实买到了足量的粮食和蔬菜。
价格也是市场价,怎么能算贪污呢?这是他通过算计节省下来的,不偷不抢不是吗?
阎埠贵的小心思,并没有对任何人说。
小食堂开起来的第一天,阎埠贵就带着钱票出发采购了。
他拉着一辆借来的板车,挺胸抬头的走着。
因为身上带着的钱和票,是他最大的底气,他从来没有获得这么多钱票。
在院子里轧钢厂工人定量一个月34斤。而阎埠贵黄高峰这样的,一个月30斤。
妇女28斤,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4斤。8岁到12岁儿童18斤,8岁以下12斤。
算下来全院一百多口人,两三千斤的粮票,虽然没全带在身上,却也支撑起了他的脊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