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三章:夜不收组织的发展 (第2/2页)
有官家插手,此事才算名正言顺。
否则,名不正,言不顺,形同造反!
卫渊笑道:“本帅说了,这个组织,只属于咱们,不能被朝廷知晓。”
沈青按耐住自己的性子,继续听他说着。
稍后不久,卫渊就将三人唤到帐内。
而这三人,正是寇壮、柴功、江稷。
如今,经由三人暗中发展,夜不收这个组织的人数,已超千人。
而且,在刺探情报方面的工作,已经不亚于经营日久的老牌组织皇城司。
“这三人,都乃本帅的亲卫出身,江稷负责情报司,寇壮负责刺捕司,柴功负责刑讯司。”
“由他们三人,给你简单介绍一下当前夜不收的情况。”
随着卫渊话音落下。
三人陆续开口道:
“沈将军,由卑职率领的情报司,已经逐渐渗透至相州与各辽军内,卫帅远在江南,却能知晓前方种种战事细节,正是由我司刺探情报得知。”
“卑职率领的刺捕司,已成功暗杀耶律信先麾下七名大将,世人皆传闻,乃是绿林好汉所为。”
“卑职率领的刑讯司,倒是尚未有过什么进展,不过,经由卑职的潜心学习,已将历朝历代的诸多刑讯掌握,卑职可以毫不违言的说,没有卑职撬不开的嘴!”
“.”
沈青听三人说到这里,顿时露出一副目瞪口呆的神情。
他原以为,就算是成立了一个组织,只怕也要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才可以壮大。
然而,在战时,在三人的合力下,居然将夜不收打造成如今这般模样。
还真是.人才可畏。
当然,若无卫渊在代州的威信与支持,他们也不可能将夜不收壮大。
这时,卫渊看向沈青,语重心长道:“咱们哥几个里,除了你之外,就只有兆远知道夜不收的存在。”
“如今,兆远要驻扎在堂邑一带,难以指挥夜不收。”
“本帅打算,在战时,由你指挥夜不收各种行动。”
“记住,此事关乎伱我兄弟身家性命,不可被他人所知晓。”
这里的他人,也指了与沈青最为亲近的人。
原本,卫渊是想将夜不收这个组织交给林兆远,因为他对林兆远绝对放心。
可是后来他发现,林兆远志在沙场,不愿意做什么谍报组织头目。
虽然沈青与林兆远同样志在沙场,但沈青是最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的人。
战时,由他暂时调度夜不收的人手,最为合适不过。
当听到卫渊的声音之后,沈青也是毫不犹豫的表态道:
“请大哥放心,小弟定会竭力而为。”
“小弟也绝不会将夜不收之事告知他人,若违此誓,小弟甘愿不得好死!”
抛开兄弟义气不谈。
这但凡有所犹豫,沈青都会坚定认为,自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。
实际上,他对卫渊,也堪称是忠心不二。
卫渊拍了拍沈青的肩膀,语重心长道:
“夜不收是咱们的底牌之一,我方才说,这个组织事关我等兄弟身家性命,不只是说,这个组织的存在不被朝廷知晓。”
听到这里,沈青内心陡然一惊。
普天之下,能让大哥感到忌惮的存在或是势力,还有谁?还能是谁?——
早在前两日之前,卫渊就将最近发动的各处战役会总上达天听。
翌日,京城,朝殿里。
赵曦命朱总管将收复武安、邯郸等地的事情说出,百官不由得精神大振,毫不吝啬的赞颂起卫渊,
“不愧是英国公的高徒,这才过了多久?就已是收复那么多失地,想必用不了多久,就能够将辽军赶出去了。”
“我认为,至多一年,咱们大周,又将迎来太平!”
“壮哉我忠勇侯!经此一役,能使我大周太平十年!”
“.”
当中有些人,是真的在夸赞卫渊。
也有一些人,看似是在夸卫渊,其实是在捧新帝赵曦。
战争还未结束,就要歌颂太平了,能不是在吹捧赵曦吗?
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即使是吹捧赵曦,他们也没吹到点子上。
赵曦想要的仅仅是将辽军赶出境内吗?仅仅是想要维持十余年左右的和平吗?
越听百官议论,赵曦的内心便愈发沉重。
他在想,要是告诉他们,此次命卫渊节制天下兵马,意在一口气收复燕云十六州,他们会如何想?
他们要是知道,这场战役,不只是打个一两年,可能要打六七年,他们该如何想?
顿了顿,赵曦看向新任户部尚书李南公,询问道:
“江南各地征集的粮草,可在路上?”
自欧阳永叔被文彦博排挤出京之后,这一职位,一直都是由文彦博兼任。
随着文彦博下台,户部尚书的位置一直空悬。
赵祯去世,赵曦登基后,不少官员都上劄子,要求让欧阳永叔官复原职。
然而,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。
赵曦肯定不会让欧阳永叔再担任户部尚书一职了。
至于这个李南公,在政绩方面,并无什么突出表现,唯一让赵曦感到认可的是,李南公人很老实,让他做什么,他就做什么,绝无二话。
这样的人,用着比较顺手。
“回禀陛下,江南的物资,至多七日,便可抵达汴京。”
李南公缓缓回应。
赵曦点了点头,“待粮草到了以后,尽快发往军中,不得有误,谁要是敢贪墨这批粮草,朕夷他三族!”
小小年纪,却展现着极致的杀伐果决,让百官不得不心忧。
他们很喜欢,眼前的皇帝,是个很听话的君主。
此时,忠勇侯府里。
随着卫渊领兵出征以后,整座侯府,又迎来了此前的繁荣。
无论是武勋还是那些文臣大吏的家眷,常来侯府呈递拜帖或是请柬。
因为他们都很清楚,卫渊如今的地位,已是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了。
要是换做以前的张桂芬,对那些人定是不予理会。
但自从卫渊被先帝革除职位以后,张桂芬有所悟,为了不使侯府将来四面树敌,一些人的面子,也要去顾及。
毕竟,这里是京城,权贵之间,早已在这座城里,织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