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五章 取舍 (第2/2页)
「有办法的。」刘渺说道:「方才我在市上见一卖柑橘的商徒,他说只要给得起钱,有‘蜡封蒂法」。」
说完,又解释了一下。所谓「蜡封蒂法」即在柑橘外裹一层布或纸,然后用融化的蜡将其包裹住,送到洛阳时定然新鲜无比一一蜡壳防水、防磕碰、防微生物,同时也防止柑橘水分被蒸发,能有效保持新鲜度,就是成本有些高。
不过桓温听了却十分高兴,道:「买!」
刘渺赞许地点了点头。
他是刘家人,天然跟刘妃、公主绑定在一起。蜡封蒂献是公主的一片孝心,
天子大悦之下,稍微漏一漏手指缝,好处就出来了。
于是两人兴冲冲地前往贩卖江陵柑橘、巴东柑橘、洞庭柑橘的地方,货比三家,开始讲价。
而此时的江陵城头,邵慎悄然收回目光,转而看向水师都督杨宝,道:「江陵坊市的商税尽归都督府,少府不收。此税一年不下五百万钱,算上商徒进献,
年入千万有余。此钱可养南郡郡兵(多驻江陵)两千人。逢年过节之时,再从商徒那收些赋外科敛,赏赐也有了。」
杨宝张了张嘴,不知道邵慎想说什么。既然这么舍不得好处,为何要主动开战呢?
荆州五千世兵可自食其力,南郡现有的两千都兵可是靠朝廷出钱养的,主要来源就是少府放弃的这部分商税。
更别说水师这头吞金兽了,目前完全靠荆州诸郡筹钱供养。
你一打仗,江陵、杨口两地的坊市定然大受影响,乐弘绪怕是要愁得满头白发。
「不过,若凡事光想着钱,那什么都别做了。」邵慎话锋一转,说道:「明日入夜后,你率水师一部运送三千余人至巴东。动静小一点,别让人发觉了。入江之后,若遇到晋国水师,勿要交战,退回即可。」
「遵命。」杨宝应道。
按计划,江陵这边会抽调一千郡兵、两千世兵及数百名右骁骑卫府兵子弟,
乘坐水军战船前往巴东。
这个计划很早就提出了,只不过一直没执行。现在看来,邵慎终于下定了决心,在他看来,入蜀门户比什么都重要,为此可以舍弃一切,包括与诸葛恢之间那不多的默契。
「你走之后,我会奏请朝廷,调拨一批兵马南下,初冬抵达南郡、竟陵即可。有这些人在,江陵无忧矣。幕府也会派人前往宜都、建平二郡,着意招抚。」邵慎又道:「我意已决,就这么定了。」
「是。」杨宝看出了邵慎的决心,遂不再犹豫,大声应道。
九月初一夜,就在桓温等人满载货物北返之际,水师都督杨宝与众人喝了一腕壮行酒,然后趁夜登船。
一时间,呼喊声、脚步声、器械碰撞声此起彼伏,甚至隐隐有战马不耐的嘶鸣声。
忙活了半夜,三千四百余人才陆续登上船只一一他们由江陵幕府督护、王雀儿之子王爽统领。
随后是粮食、器械、伤药等物资,尤其是堪称守城利器的箭矢,更是尽可能多带,几乎将船舱的每一个缝隙都填满了。
眼见看离天明没多久了,停泊在水城内的船只开始离港。
先是两艘船快速驶出,进入到宽阔的湖面上后,与巡逻的小木船交涉一番,
得知附近并无敌人后,开始用火光发信号。
很快,一艘又一艘船驶出了水城,
他们在湖面上不断调整方向,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船队,随着杨宝一声令下,黑乎乎的船影开始了移动。
被借调过来的银枪左营士卒们则在陆地上维持秩序,不准任何人进入方圆五里的范围内,确保水师出港的突然性。
他们成功了。
一直到日上三竿,水师船队早就不知身处何地了,还没人发现这里的状况变化。
九月初五,船队行经石门滩,放下了一批人上岸拉纤。
江北有人看到了这支规模不小的船队,非常惊。
九月初五,船队过夷陵。
晋宜都太守得到汇报时已是第二天,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大白天关闭城门,
严禁出入,然后征发豪族僮仆、蛮酋丁壮守城。
九月初十,船队过建平郡。
此郡兵力比宜都还寡弱,完全坐视大梁水师西行。不过他们还算尽责,悄悄派了一艘小船顺流而下,直趋武昌报讯,
九月十二傍晚,大梁水师在鱼复县外靠岸。
王爽率三千四百余步骑连夜登陆。与巴东监军母丘奥密谈后,分兵两处,一处至白帝城成守,一处至郡城。
十三日,大批物资被卸下。
杨宝率领的水师当天晚上就走了,以免被人在江上撞见,死无葬身之地。
这个时候,成国将要东下的消息甚嚣尘上,如同乌云般笼罩在巴东军民的头上。
此消息也以最快速度发往了洛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