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城行(上) (第2/2页)
「殿下英明,才情无人可及。」郭时真心实意道。
虎头作势要打他,郭时头一缩,没敢躲。
虎头收回手,道:「走吧,去平城。催一催那些送粮的队伍,别耽误了行程。」
******
自上党北上,很快就进入了太原郡。
这是个府兵味很浓的地方。
右金吾卫九千六百府兵及部曲,总计近四万户家庭,构成了太原诸县的主体人口。
曾经不可一世的豪族先被战乱摧残,战后又被清算打压,个个灰头土脸。度田之时,想反抗都反抗不起来,毕竟右金吾卫一家出一丁,理论上可以出动接近四万名富有战争经验的军土,破落的太原豪族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,更没这个念头。
太原太守、元城县侯邵光又是宗室,多年前就坐镇普阳,为邵梁王朝看护着这座京北重镇。
虎头在此又逗留了数日。
期间抽空去了西边的楼烦等县走访,看看胡人聚居区域是什么样子。
他甚至还招募了上百名精于骑射的匈奴人,作为王府护军中的弓骑兵。
总体而言,同样是因为府兵的存在以及强大的威压,生活在山区牧场上的胡人都还算老实,且如岢岚郡一样,慢慢养成了春天种地,然后上山放牧,秋天再回山下过冬的习俗,正所谓耕牧并举是也。
基本上,绝大部分部落在山下都有一小块份地和简陋的房屋、牲畜栏,
编户数字也越来越多,朝廷慢慢能管得到这些部落的中下层了,而不是像曹魏、司马晋时期只能与部落上层打交道。
虎头越看越感慨,府兵真的是镇国利器。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很能打,如果善加维护,这一套大概能用上百年。
他也更加能理解父亲为何要千方百计迁出府兵余丁了,目的就是让府兵家庭能维持土地不被分割,尽量为这套制度延寿。
于是乎,他也在此招募府兵子弟,得二百余人,悉数编为护兵一一燕王护军现在已有步骑七百余人。
七月初三,一行人越过石岭关,进入新兴郡境内,然后过雁门,进入马邑。
途中,虎头照例收编百余名新兴、雁门二郡府兵子弟。
七月十五,众人抵达了平城,代国辅相王丰亲来迎接一一至于王夫人,
她带着一儿一女及代公拓跋什翼犍去凉城国避暑了。
「王公,三十万斛粮、四万匹绢乃朝廷所赐,望公好生使用。」入城之时,虎头看着满脸欣喜之色的王丰,轻声说道。
王丰连声应是,不过还是有些不以为然。
一个十六岁的贵胄小子,能懂多少事?这粮帛是拿来收买内部酋豪,分化反对力量,维持王家统治的,毕竟现在草原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。
小小少年郎,也懂此中内情?
不过,人家毕竟是大梁燕王,外祖父还是丞相王衍,却是不能得罪的,
因此王丰的态度很好,只听他问道:「不知陛下可还有吩咐?」
「拓跋景何在?」虎头问道。
「在凉城。」王丰回道。
王夫人为邵勋生了两个儿子,长子元真已经六岁了,现在还在洛阳,与诸皇子公主们一起接受教育,凉城国则交给臣属打理。
该国有五万多人,基本上都是多年前平乱时俘虏的各个部落老弱妇孺打散后混编,重新形成了一个部落,号为「元部」。
次子于去年十月降生,取名拓跋景,按虚岁算,已然两岁,实际只有九个月大。
不过,拓跋景虽小,代国已在商议其封爵了。
毫无疑问,这又是一场风波,于是才有了虎头押运三十万斛粮、四万匹绢来此之事。
虎头当然知道自己是来为阿爷擦屁股的,他不介意,更想逗弄一下那个新弟弟,一定很好玩。
当然,假弟弟拓跋什翼键更好玩,虎头也不会放过他。
「我过几日要去一趟凉城。」虎头说道。
「我这便遣人禀报太夫人。」王丰点了点头。
虎头一勒马缰,拨转马首。
「殿下这是要去哪?」王丰异道,他都已经在准备酒席了。
「单于都护府。」虎头言简意地答道:「饮宴什么时候都可以,此事更为紧要。若出了岔子,回洛阳后怕是要被我父吊起来打。」
说罢,策马而去。
(祝广大书友新年快乐,万事如意!)